国内首个永久结构形式应急医院3月10日落成交付
中建三局一公司再创“珠海奇迹”
(中建三局一公司提供)
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神州大地同心协力,共抗疫情。国有难,召必应,中建三局建设铁军义不容辞加入到了抗疫大军中,在武汉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相继完工交付,为全国防疫工作贡献力量的同时,中建三局一公司建设者在珠海又打响了一场防疫阻击战。“两班倒”24小时不间断施工,连续25个昼夜奋战,前后近12000人投入战役,一公司人用担当和责任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抗疫之歌。
医院俯瞰图
3月5日,珠海中大五院凤凰山院区工程达到交付条件。3月10日,正式举办工程落成交付仪式。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山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俊,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,珠海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姚奕生等领导出席仪式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山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罗俊讲话 珠海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姚奕生讲话
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中大五院移交钥匙仪式
该工程是国内首个永久结构形式的应急医院,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以应急方式建设的永久性传染病院区。珠海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建三局一公司总承包建设,2月9日正式开工,9天实现工程主体结构封顶,25天完工。工程建筑面积约1.56万平方米,建筑高度13.2米,包含一座二层医院及配套液氧站、污水站等,院区包含病区护理、CT、手术室、ICU、检验科,总床位数300床,病房数约160间,手术室2间。
交付仪式现场
勇担使命,疫情就是命令
2020年2月2日下午,珠海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建设中大五院凤凰山院区,收治新冠肺炎患者,并直接委托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此工程施工。在党和人民紧急召唤的时刻,作为在粤建筑央企,中建三局一公司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勇担使命、迎难而上。
国内首个以应急方式建设的永久性传染病院区,从集装箱式应急医院到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久医院,从20天到25天,工期仅延长5天!一个从未有过的挑战!面对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,再加上春节期间用工组织难、材料调配难等多重难题叠加,项目建设注定是一场硬仗。
应战就要有必胜决心。接到工程建设指令当天,中建三局一公司第一时间吹响“战斗冲锋号”。开战即决战,2月2日,成立项目指挥部,骨干负责人连夜踏勘现场。2月3日,召开项目启动会与筹备会。2月4日,先期近200名管理人员、450名工人火速进场。2月5日,项目举行开工仪式,在珠海市副市长刘嘉文的见证下,火线成立党员先锋队。项目总指挥长王飞任先锋队队长,分公司党员领导均勇挑重担,全面担当工程组、技术设计组、物资供应组、后勤保障组、资金保障组、安装组以及各片区生产负责人等工作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又先后成立了青年突击队、工人先锋队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,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40余名党员骨干身先士卒、冲锋一线,在各系统重要岗位发光发热,带领全体400余名管理人员、12000余名工友投身凤凰山院区战斗。面对工期紧、工艺复杂、资源组织、疫情防控种种难题,全体人员无畏无惧、直面挑战。
医院在建俯视图
科学施策,挑战国内首个永久应急医院建设
项目方案最初是应对疫情建设的集装箱板房应急医院,但决策者结合珠海疫情形势、长久使用需要、台风暴雨气候及各方意见,当机立断改为以建设永久医院的形式建设应急医院,新方案结构形式由集装箱板房调整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。永久医院结构稳定、牢固,有更长久的使用寿命;空间设计更加灵活,可按需求布置各类房间;使用功能将更加完善,房间气密条件优越,可实现更高标准的功能需求。
结构形式改变后,施工难度成倍增加,按照正常工期,这样的一座永久医院建设工期需要278天,而疫情当前,最终工期仅由原来的20增加到了25天,工期压力陡增,挑战前所未有。
深化设计,构筑易建快拆体系。面对复杂的图纸和极高的工期要求,技术团队立即转变思路,采用EPC模式主动介入设计,设计易建快拆体系:统一截面、统一布局,优化层高,原设计C30混凝土提高至C40,并添加早强剂,达到3天拆模条件。整个建设过程完成5次设计优化、12次图纸会审、60余张深化设计节点,目的只有一个:最大化为现场创造便利施工条件。
预制化、模块化,超前准备。为加快施工进度,21000平方米风管、65吨管线支架全部采用工厂预制,运至现场直接装配。隔墙采用轻钢龙骨墙,施工速度快,配合无机预涂面板,安装一气呵成。选用模块化污水处理设备、液氧站,实现现货直达、快速安装调试。
千方百计,确保负压要求。传染性病房通过负压实现病区洁净度,不同功能房间不小于5帕气压差,保证空气的有序流动,防止交叉污染,保证门、窗、墙“不漏气”是重中之重。通过混凝土原光收面、采用医用6级气密窗、隔墙内层外层双封闭等措施,确保病房空气不外溢,同时采用高效过滤负压排风,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预留20%风量,总共安装240个压差计,确保负压条件达标。
因势利导,强化废气排放。传染性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如何排放非常关键。本项目巧妙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,在屋面耸立80个外排风管直向高空,高度达6米,将经消毒的污染空气排入高空,有效避免了排出的空气进入到新风系统。
因地制宜,加强防风抗震。作为临海院区,防台风能力必不可少。本工程1274平米外窗全部采用系统门窗,可抗15级台风。结构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,管道支架进行抗震加固,确保院区安全运行。
质量为本,坚持高标准不放松。考虑长期使用需求,病房开间宽度相对箱房增加了0.6m,层高4.4m,空间布局灵活、舒适感较好。相对箱房应急医院增加了消防喷淋、智能建筑、永久电梯、节能、防台风等内容,选用绿色环保、隔音材料,如无机预涂板、机制玻镁复合彩钢板吊顶、6级医用气密窗,气密性得到有效保障,整个建设标准极高。严格按照正式建筑施工进行质量管控,各方质量监督、过程验收、试验检验同步实施,确保应急工程高质量交付。
周密部署,向科学组织要进度
工程推演,把控全局。自接到建设指令后,项目立即着手前期策划,利用已有资料开展施工组织设计、施工方案编制,力保项目建设进度。立足凤凰山现场实际,对平面布置和交通组织通盘考虑、深度谋划,高效开展前期筹备工作。将思路铺在前,将计划排在前,工程推演在前,做到科学谋划,精准组织。
平面管理,行云流水。项目位于凤凰山脚下,场地极为有限,且北侧靠山,南侧靠排洪渠,无法形成环形通道。项目当即决定通过场地平整,开挖部分山体,临时回填排洪渠,合理规划堆场位置,确保平面组织有序。成立交通引导组,引导车流线,保障资源进出顺畅。
周密计划,全面开战。面对紧密的工期、复杂的工序,项目依托BIM技术量化工程量,模拟全专业施工工序,将计划细化到小时,统筹分解各专业任务,确保各参建单位完美融入建设节奏,最大化发挥各专业优势,推动整个项目施工进度。
穿插提速,你追我赶。合理排布施工任务,张弛有度抢抓节点,有序推进后续施工。前期确保3天一个结构层、1天完成拆模清理,切实有效地为后续精细工序抢时间、做铺垫。做好室内、立面、屋面等立体空间的交叉施工,有效组织土建、安装、装饰专业的工序穿插,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,确保作战无缝衔接,高效推动项目整体进度。
样板先行,专业融合。医疗病房工序复杂,为了在最短时间磨合各工序,项目48小时内搭建1:1异地样板、实体交付样板,解决18个碰撞问题,用最直观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,确保大面抢工时忙而不乱。
全力保障,解一线“后顾之忧”
快速招采,特事特办。春节与疫情双重困局下,分公司打破常规、特事特办,全力满足项目履约要求。在1天内完成急需人员、材料、设备进场,3天内完成后续材料及分包资源组织,累计进场各类机械336台,混凝土12000立方,模板25180张,管材52086米等。招采小组协调复工函,帮助分供方解决临时复工及车辆运输、外地工人进城问题;三天内共计组织12家劳务公司,19家专业分包、27家物质设备供应商陆续进场对接。
商务同步,及时结算。调集10余名商务人员,两班倒实时核算12家劳务分包工人工资,在保障用工准确的前提下,做到3天一次结算发放,工人退场、结算和支付三同步。截止3月9日,已支付劳务及专业分包6500余万元,无工人工资纠纷发生。
兵马未到,保障先行。高时期近4000人同时施工,加上400名管理人员,后勤保障工作举足轻重。分公司为全部工人免费提供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,两天时间紧急建设了近800人的生活区,并联系凤凰山院区附近5个项目,解决工人住宿问题。赶工高峰期又逢暴雨降温,后勤团队每日两次为工人送姜汤和药品驱寒,免费发放床上用品,防疫保暖的同时也暖了工人的心窝。
万无一失,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
项目现场紧邻珠海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点,建设高峰期超过4000名建设者同步作业,防疫压力巨大。为保障建设期万无一失“零”感染,项目指挥部成立当晚立即同步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,下设实名制管理、防疫消杀、卫生清理保障等八个小组,对项目全体施工人员、施工现场、办公区、生活区进行全面有效的防疫管理。
项目组织编制了《珠海中大五院凤凰山院区项目疫情防控实施手册》,内容涵盖疫情防控基本知识、疫情防护用品储备、施工人员进场管理、场内人员流动管控等各个方面。该手册得到珠海市建设主管部门肯定,并在全市借鉴推广。
不仅如此,现场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实名制管理团队,他们严把入口关。现场所有人员进场前都要“过两道门”,其中第一道“门”为入场信息审查,所有入场人员均须测量体温、查询行程轨迹、接受安全教育培训、填写基本信息登记表、核实身份信息后方能取得入场资格。第二道“门”设在项目大门,作为唯一进入项目的通道,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都要在此接受检查。入场人员必须“六个一”(一红外线测温正常、一雾化消毒、一安全帽编号核对无误、一反光背心、一口罩、一身份证)齐全,否则严禁入场。
另一个强劲团队是防疫消杀组,配备20名消杀人员,每天围绕施工现场、办公区、生活区等地进行不少于4次的全面消杀作业。对工地实名制通道、大门等人员相对较多区域,更是每日定时6次消杀。为提升消杀效率,现场配备7台手持式烧油喷雾器,2台手推车式喷雾器。
前方建设者全力以赴建设珠海“防疫墙”,后方“防疫军团”为每一个建设者保驾护航。从开工到完工,项目实现“零”感染。
不负重托,25天全面建成
9天实现工程主体结构封顶;8天完成33000平方米双面双层隔墙安装;6天完成13500平方米吊顶施工。累计使用钢筋2000吨、混凝土12000方,安装气密门2238平方米、气密窗1274平方米,风管21000平方米、电缆120000米。
高标准、高速度、高质量,25天全面建成,中建三局一公司创造了凤凰山建设奇迹。
有人说“我从2号晚上现场勘察开始就一直在这里奋斗,无数个不眠之夜,为的就是尽早完工,早日投入使用”。
有人说“湖北有雷神山、火神山,广东有钟南山、凤凰山!”。
有人说“二十多个不眠之夜,只想为凤凰山院区建设,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”。
有人说“第一个进场,坚持到最后一个退场!”。
……
每一位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,凝结成了攻坚克难的力量,每一个24小时的日夜奋战,书写着一公司人的坚毅和担当,一场从未有过的疫情,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,一公司人在这场“战疫”中再一次创造奇迹,这奇迹足以惊叹世界,这奇迹足以铸就自信的脊梁!
寄语:致敬每一位参与建设的“逆行者”,致敬每一位最美的一公司人!!!